中山,古称香山,因“地多神仙花卉”而得名,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辖地级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之一。
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为现今的五桂山和凤凰山(今为珠海市)及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地,即石岐至澳门一带的陆地。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广州府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是广府粤菜的发祥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民间艺术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粤曲、广东音乐、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2006年,坦洲咸水歌、小榄菊花会、沙溪凉茶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朗崖口飘色、五桂山客家山歌、白口莲山歌、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黄圃飘色等5项民间艺术形式被纳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文化活动
慈善万人行
慈善万人行入选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文化活动名录,创办于1988年,是借鉴香港“百万行”的民间慈善活动,在中山开展“万人行”的敬老活动,借助社会力量敬爱老人们,命名“中山敬老万人行”。1989年起易名为“中山慈善万人行”,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举行,2000年起改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中山新春最具特色及最有意义的春节传统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为中山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
小榄菊花会
小榄镇位于中山市北部。小榄人种菊从南宋开始,已有700多年历史。而举行菊花会,则起源于清代乾隆元年即丙辰年(公元1736年),被誉为“菊城”,以后小榄每年秋季举行一次。每到花期,种菊人将艺菊移到菊社观摩品评,交流菊艺心得,成为中山小榄的传统节日。菊花会期间,万盆菊花竞相开放,小榄人除了举行大型的菊花展览,还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有曲艺、飘色、舞龙、舞狮等多项文艺表演。
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
中山市民众镇是岭南一带保存最完整、最具有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区,有“岭南水乡”的美誉。为更好开发挖掘本土旅游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中山于2007年推出“中山市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举办“和谐乡村”摄影展、名优农产品展销会、乡村美食风情街、动物演艺秀、水乡运动会、水乡民俗展、水上民歌邀请赛等丰富多彩活动。其中极具乡土气息的“水乡运动会”最有趣味性,群众参与性也强,包括水上拔河、扒禾桶、水上捉鳝、水上捉鸭、夫妻背跑等多项赛事。
中山市最繁华的地方是东区和石岐区。
东区和石岐区是中山市的老城区,是城市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东区的房价在中山市常年稳居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此外,港口镇也是中山市较为繁华的地区之一,其靠近市区,被纳入了城市发展圈。
综上所述,中山市最繁华的地方是东区和石岐区,而港口镇也是该市较为繁华的地区之一。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市,古称“香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地级市,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处。
中山市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三线城市的评比是根据城市的人口、经济和GDP来衡量的,中山因为人口,经济的原因降为三线城市。
中山,古称香山,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因其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山被降为三线城市。
2022年中山市是属于三线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指标2022年中山市是属于三线城市。中山市属于广东省,中山市这个地方环境好,工作压力小。
中山市地形
中山市地形平面轮廓似一个紧握而向上举的拳头,南北狭长,东西短窄。地形配置分北部平原区、中部山地区和南部平原区。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68%,山地占25%,河流占7%。市境三面环水,境内主要水道从西北流向东南,5000多条河涌和人工排灌渠道纵横交织,互相连通,以冲口门为顶点呈放射状的扇形分布。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市
中山是广东省的城市。
中山市,古称香山,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处;是全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截至2022年9月,全市面积1783.67平方千米,辖8个街道、15个镇。截至2021年底,中山市常住人口446.69万人。
古代香山是孤悬于珠江口外伶仃洋上的岛屿,境域为现今的五桂山和凤凰山(今为珠海市)及周围的山地和丘陵地,即石岐至澳门一带的陆地。前身为1152年设立的广州府香山县,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中山县。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中山市气候
中山市平面形状南北狭长,东西短窄,轮廓酷似一个紧握而向上举的拳头。根据地貌的平面分布及形成特点,全市地貌大致可以分成北部平原区、西南部平原区、南部平原区和中部五桂山一白水林低山丘陵台地区四个区。中山市东临伶仃洋,珠江八大出海水道中有磨刀门、横门、洪奇沥三条经市境出海。
中山市地处低纬,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境内太阳辐射能量丰富,终年气温较高;濒临南海,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气候上春秋季相连而无冬,夏季自4月中旬至10月下旬,高于35℃的天数不到2天,可算是凉爽,降雨主要集中于5。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市
广东省中山市属于佛山市
根据搜索百度地图得知,中山市,古称“香山”1983年12月,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属佛山市管辖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中山市常住人口为441
806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