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
校徽由绿变红(2021)
中山大学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组成。
地址分别位于:
广州校区: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南校区),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074号(北校区),广州市番禺区外环东路132号(东校区)。
珠海校区:珠海市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
深圳校区:深圳市光明新区东新路南。
东校区
中山大学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实力强,在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等一系列赛事中都有所建树。
中山大学在广东省广州市。
中山校区具体地址如下:
中山大学南校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
中山大学北校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 。
中山大学东校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外环东路132号(大学城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部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广州市,现任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校训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截至2022年5月31日,学校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设有本科专业(办学权)1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3个,专业学位类别3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拥有国际合作学院1所,国家级研究机构35个,教职工4659人。
中山大学的前身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孙中山逝世后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分别设立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10月将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而成中山大学。
如何选大学填志愿
第一:一般来说填志愿是平行志愿,可以同时填四个学校,每个学校还可以填写6个专业,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如果你的填写的第一个学校分数达不到的话会自动投档到第二个学校,第三个到第四个这样,如果都没有学校接收你档案的话会重新退回来。
第二:填写志愿每个学校和专业都要认真选择和填写,填写志愿之前也一定要查询所要填报学校最近几年接收的分数线,分析自己是否达到这个分数线再填报。
第三:如果你考的分数比较高的话,首选应该是“985”类大学,这是国内比较好的大学,其次再选择“211”类大学,最后再选择一本类排名比较好的大学。
第四:一般来说高出去年学校录取分数线大概20分左右这样是比较有把握的,也有刚过线就录取的情况,而且优先投档第一志愿,因此第一志愿可以大胆点填,第二志愿可以慎重点填,第三志愿稳重点填,第四志愿降低点填,保底。
第五:还要选好专业,首先选的第一个当然是自己最想要学的专业,选的专业也是填写的学校比较的专业,如果第一个专业人数招满了的话,会退到第二个专业的,然后再第三个直到选第六个,还有服从调剂的,如果都招满的话会你又服从调剂的话,会给你分到比较冷门的专业,所以专业也要慎重考虑哦。
第六:如果填写的四个志愿都没有被录取的话,只能在补录的时候重新填写志愿了,但是补录的话可能选不到比较好的学校了,补录又没有学校接收你的档案的话,那你只能复读。
目前中山大学一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
中山大学(北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本部)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拓展资料
作为一所以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高校,中山大学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自百多年前创立至今,中山大学就一直是中国的顶尖名校之一,虽然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诸多院系被惨烈拆分,元气大伤,但是自从2001年并回中山医科大学之后,中山大学开始逐步走向复兴,这几年中山大学更是阔步中兴,成绩之斐然令人侧目。
前几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中山大学在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表现极其抢眼。日前,中山大学召开了中大秋季工作会议,中大校长罗俊院士在会议中公布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是提出了人才队伍,办学经费,办学空间三大倍增计划,青塔也对这些数据做了系统的梳理,一起来看看近年来中大的强势表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结果,中山大学在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表现极其抢眼。日前,中山大学召开了中大秋季工作会议,中大校长罗俊院士在会议中公布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更是提出了人才队伍,办学经费,办学空间三大倍增计划,青塔也对这些数据做了系统的梳理,一起来看看近年来中大的强势表现。
中山大学2015年以来新增院士4人,新增“千人计划”人才59人(其中青年千人48人),新增“长江学者”19人(其中青年长江6人),新增“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新增“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56人,新增国家杰青4人,新增国家优青21人。同时,中山大学2015年以来新聘用专职科研人员691人(已到岗460人),新进站博士后437人。而且罗俊院士在会议演讲中透露,2015年教职员工薪酬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中山大学是哪里的 中山大学是广东省广州市的重点院校,地址在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该校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二、中山大学简介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总经费增长迅速:2018年学校决算总收入超过85亿元人民币。
学科实力较强,影响力突出:学校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 北京大学 ,与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复旦大学 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其中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5%,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0.1%。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学校50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数(A+、A、A-)14个。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双聘)2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14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6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9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57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效果逐步显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入选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学生就业率(含国内外大学升学深造)、就业满意度等均居国内高校前列,毕业生基础扎实、发展后劲强:学校积极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逐年提升,超过一半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018届毕业生到国内“双一流”高校升学超过2000人,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留学深造超过1200人。研究生毕业生主要前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单位和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等均居国内高校前列。在校生在ACM国际决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连续八年(2011-2018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特等奖4次,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教务处电话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在哪里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哪里
中山大学老校区在哪里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哪里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中山大学在广州越秀区、番禺区、海珠区。
中山大学(北校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东校区)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中山大学(南校区,校本部)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截止到2022年8月,广州校区有33个学院(系、部),珠海校区有20个学院(系),深圳校区有16个学院,有10家附属医院,开设138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成绩: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工商管理。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人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人文地理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科学(肾病)、神经病学、外科学(普外)、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卫生毒理学、药理学、行政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世界史、基础心理学(二级学科)、海洋科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口腔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以上内容参考:中山大学-中大简介